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攸县芷陂村:振兴“组合拳”,孕育发展好光景色

        发布日期:2022-11-07作者:信息来源:攸县乡村振兴局

        国庆节前夕,在湖南攸县菜花坪镇芷陂村,湘莲、鹰嘴桃等经济作物已经收割完成。带着丰收的喜悦,10月上旬,村民们又投入到下一轮的劳作中,农田里到处是农户们忙碌的身影。

        驱车驶入芷陂村,一路整洁的村道、沿线干净的山塘、美丽清雅的院落……彰显着小乡村独特的变化。自去年5月7日,足球365是什么意思_beat365官方_bat365手机版官网乡村振兴驻芷陂村帮扶工作队(以下简称驻村工作队)到来后,结合当地实际,打出了一套乡村振兴“组合拳”,完善基础设施,引进特色产业,改造水利项目…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力,芷陂村发生了欣喜的变化,村民们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。

        260盏节能灯,照亮村民出行

        “若从高空中俯视芷陂村,村里两条主干道呈‘人’字交汇,大多村民住在村道两侧。”村党总支书记周水珍说,村里的路虽然早修好了,苦于没有路灯,到了夜晚,只能打着手电出行,甚至还有夜间骑行,发生过村民摔倒在路边丧命的事件。

        说破嗓子,不如做出样子。工作队员驻村后,从民生实事出发开展帮扶工作,筹集资金,制定计划。今年,在13公里村主干道上安装了260盏太阳能节能灯,入夜后,村主干道上有了光亮,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。

        “装了灯,晚归就不怕了,帮我们解决了出行隐患。”村民李媛说,早些年天黑了,非要紧事闭门不出,如今入夜后,乡亲们之间的走动也变多了。

        不仅如此,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上,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芷陂村多方筹资,积极推进垃圾分类、污水防治、农村改厕等工作,村风村貌明显改善,考核成绩多次名列前茅。

        眼下,为了便于村民生产与生活,芷陂村又将新修拉通合心组干道的计划提上议事日程。人心齐,泰山移。在项目推进中,难免会出现占地、破坏机耕路等情况,但村民们没有计较,甚至自费修复。村民们期待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让家园旧貌焕新颜。

        从山上到山下,乡村产业兴旺

        “眼下市场供不应求,可以继续流转林地,扩大黄金贡柚的种植面积,为村民带来增收。”10月9日,在村部会议室例会上,驻村工作队与村委干部商谈着。

        此前,芷陂村产业结构单一,主要种植水稻、黄豆,村民收入不高,村集体经济差。

        如何改变这种窘境?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多次商讨,鉴于芷陂村林地多的实情,决定“靠山吃山”,发展特色种植。村里邀请湖南柑橘协会派人前来考察,又组团前往怀化等地学习,决定种植眼下畅销的黄金贡柚。

        今年2月,芷陂村建设了100亩贡柚基地,采用“村集体经济+企业+村民”的模式,党员干部带头入股,种下了2300多株苗,目前苗木长势喜人。针对村里的鹰嘴桃基地收成不理想情况,村里邀请市农科所专家上门“问诊”,及时“诊断”,让桃园焕发生机,今年收获4万公斤桃子。

        今年9月,村里1300亩湘莲基地首次采摘,莲子畅销市场。村民们不仅拿到了土地流转费,还不定时在基地务工,增加了收入。

        如今,从山上到山下,芷陂村的产业红火,许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,既照顾了家人,又有颇丰的收入,日子有了奔头。

        修水渠建山塘,农田灌溉无忧

        10月11日上午,种植大户老谭拨去电话,合心江支渠水流减少,可以适当开闸放水。仅半小时,支渠的水便流向良田。

        芷陂村共有2800多亩农田,早在2013年,村里修建了庙里河主干渠,干渠里的水只能覆盖1800亩农田,但种田仍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,大家迫切希望村里早日改造水利设施,让其它的农田灌溉无忧。

        去年10月,芷陂村多方筹集资金320多万元,动工建设支渠,到今年4月,合心江支渠、龙眼下游支渠建成,从主干渠引水至两侧,长度分别为1.3公里、0.8公里,宽度3米,实现了村里农田灌溉全覆盖。此外,村里还新建了两个山塘及蓄水堤坝。

        今年持续干旱,株洲许多地方农业用水紧张,而芷陂村却“风景”独好,3条干渠源源不断的供水确保了农田与山林用水需求。

        “若去年没有启动水利改造工程,今年千亩农田没水用。”周水珍说,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,彻底解决了芷陂村旱涝保收的难题。


        责任编辑:市乡村振兴局管理员